第170章 朕的江山不养闲人-《拥兵百万被赐死,起兵剑指朱元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纪纲和雨化田,对视了一眼,都从对方的眼中,看到了一丝狂喜。

    他们立刻出列,跪倒在地。

    “臣(奴才),谢陛下天恩!”

    “起来吧。”朱栢摆了摆手,“朕让你们入阁,不是让你们去附庸风雅的。”

    “朕,有更重要的事,要交给你们去做。”

    朱栢站起身,走下龙椅。

    “传朕旨意!”

    “自今日起,于大明十三省,颁行‘推恩令’!”

    “凡宗室、勋贵、官员、士绅,名下有封地、有爵位、有超过一千亩田产者。自其身故之后,所有封地、爵位、田产,不得再由嫡长子一人继承。”

    “必须,由其所有子嗣,均分!”

    “若无子嗣,或子嗣不愿继承者,则由朝廷,尽数收回!”

    “此令,为大明万世不易之国策!凡有违抗者,以谋逆论!”

    “由内阁拟旨,昭告天下!由锦衣卫、西厂,联合三军,监督执行!”

    推恩令!

    当这三个字,从朱栢的口中说出来时。

    王鳌的脑子里“嗡”的一声,一片空白。

    他终于明白,皇帝的最终目的,是什么了。

    杀藩王,清朝堂,都只是前菜。

    这道“推恩令”,才是真正要命的主菜!

    这已经不是在剜肉了,这是在抽筋扒皮,是在掘所有世家大族的根啊!

    一道命令,就可以在短短一两代人的时间里,将一个传承了数百年的大家族,彻底瓦解,分化,变成无数个无足轻重的小户。

    从此以后,这大明天下,再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家族,可以凭借着祖上的荫庇,来挑战皇权。

    这一招,比直接抄家灭族,还要狠毒百倍!

    因为,它诛的,是“心”!

    王鳌看着那个站在大殿中央,身材并不算高大,但身影却仿佛笼罩了整个天地的年轻帝王。

    他的心中,只剩下了一个念头。

    天,真的要变了。

    推恩令一出,天下震动。

    如果说,之前清洗藩王和朝堂,还只是让大明的上层社会感到恐惧和不安。

    那么这道推恩令,则是真真正正地,将刀架在了每一个世家大族、地方豪绅的脖子上。

    一时间,整个大明十三省,无论是北方的官宦世家,还是南方的书香门第,全都陷入了一片恐慌和混乱之中。

    无数的奏折,如同雪片一般,从全国各地,飞向了金陵。

    有苦苦哀求的,有引经据典痛陈利害的,甚至还有一些自以为是的腐儒,以死相逼,痛骂皇帝是当世暴君,行此苛政,必将亡国。

    然而,这些奏折,无一例外,全都石沉大海。

    而那些胆敢上书痛骂皇帝的官员,第二天,他们的家门口,便会准时出现锦衣卫和西厂的番子。

    然后,便是抄家,灭族。

    在屠刀和驻扎于各地的几十万大军的威慑之下,所有的反对声音,都迅速地消失了。

    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们,终于认清了现实。

    胳膊,是拧不过大腿的。

    他们只能打碎了牙,往肚子里咽,默默地接受了这个足以让他们断子绝孙的“恩典”。

    而与他们的愁云惨淡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底层的百姓。

    当他们听说,皇帝下令,将那些王爷、大官、地主们的土地,收归国有,然后以极低的价格,租给他们这些无地、少地的农民时。

    整个大明,都沸腾了!

    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    “陛下真是我们穷苦人的大救星啊!”

    “我活了五十多岁,做梦都没想到,自己这辈子,还能有自己的地种!”

    无数的百姓,自发地,在家中为朱栢立起了长生牌位,日夜焚香叩拜。

    在他们心中,这位手段酷烈的年轻帝王,已经不是凡人,而是降临凡间,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神明!

    一时间,朱栢的声望,在民间,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。

    这种诡异的,上层社会一片哀嚎,底层社会一片赞歌的景象,让王鳌这些内阁大臣们,看得是心惊胆战,又百思不得其解。

    他们不明白,皇帝这么做,到底图什么?

    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和士绅阶层,难道,他真的想靠着一群泥腿子,来治理这个国家吗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武英殿。

    朱栢正在批阅着奏折。

    推恩令的推行,比他想象的,还要顺利。

    那些世家大族,比他想象的,还要软弱。

    在绝对的暴力面前,他们那点所谓的风骨和坚持,简直不堪一击。

    “陛下。”

    贾诩从殿外走了进来,脸上带着一贯的微笑。

    “何事?”朱栢头也不抬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推恩令已在全国各地推行开来,虽然遇到一些阻力,但在纪纲和雨化田两位大人的‘努力’下,都已不成问题。”贾诩说道,“户部尚书刚刚来报,各地查抄和收归国有的田产,总数已超过两千万亩。预计,今年秋收之后,国库的税收,至少能翻上三番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朱栢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,似乎对这个足以让任何一个帝王都欣喜若狂的数字,并不在意。

    贾诩见状,眼珠一转,又说道:“另外,礼部尚书牛大人,有本启奏。”

    “说。”

    “牛大人说,陛下登基以来,宵衣旰食,励精图治,扫平内外之患,开创不世之功。但,后宫至今空虚,只有皇后一人,于国本传承,甚为不利。”

    “他恳请陛下,为江山社稷着想,也为绵延皇室血脉,当效仿历代先皇,于天下,选秀纳妃。”

    贾诩说完,便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栢的反应。

    他知道,这位陛下的心思,深不可测。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权力。对于女色,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兴趣。

    但贾诩认为,这是一步好棋。

    如今朝堂之上,杀戮过重,戾气太盛。若能借着选秀之事,一来,可以缓和一下朝中的紧张气氛。二来,也可以借此机会,将一些新崛起的,或是江湖上的一些大势力的女子,纳入宫中。这既是一种拉拢,也是一种变相的人质和控制。

    可谓是一举多得。

    朱栢听完,手中的朱笔,停顿了一下。

    选秀?纳妃?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